有些朋友覺得自己吃什麼連吸空氣也都會變胖,其實在每個人的體質可能或多或少都有點不同,有人的體質吃什麼都會變胖,可能也來自於自身腸道微生物群的不同,讓每個人的變胖的體質也會有所不同,我們就來談談腸道微生物群對肥胖的影響。
人體腸道中生活著多達 100 兆個共生微生物,稱為腸道微生物群,其組成是人體本身細胞數量的 10 倍。腸道微生物群依靠人體無法消化的食物殘渣、腸道分泌的黏液以及作為營養物質脫落的死亡細胞來維持其高種群水平。活躍的腸道菌叢會產生大量的生理活性物質,包括短鏈脂肪酸、維生素和有益健康的產品,如抗發炎、鎮痛和抗氧化產品,同時也會產生潛在有害的產品,如神經毒素、致癌物質和免疫毒素。參考來源
腸道微生物組的多樣性影響了肥胖的體質
在世界胃腸病學雜誌 2021 年 7 月 7 日; 27(25):3837-3850 文中提到多種菌種, 有的對肥胖有良好的影響,有的對肥胖有不良的影響,但是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菌種多樣性如果高的話,就比較不容易肥胖! 而腸道的菌種來源除了從母體遺傳而來之外,還有食物的攝取。
腸道微生物群與肥胖之間的關聯
如上表可知在肥胖的病人中多種益生菌,如阿克曼氏菌、雙歧桿菌、副乾酪乳桿菌(LP菌)事實上是減少了, 反之在肥胖的病人中有許多不良菌種,也讓體重上升而容易有肥胖的體質,也就是俗稱可能吸空氣也會胖的體質。
腸道微生物引起的肥胖機制
在能量吸收方面
遺傳性肥胖的小鼠,有一些容易致胖的菌種, 導致容易吸收脂肪蛋白質跟碳水化合物, 也就是說這些遺傳性肥胖的小鼠在從飲食中吸收能量的能力增強。另外腸道微生物群將難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發酵成短鏈脂肪酸(SCFA),這些脂肪酸或被腸道吸收,或通過糞便排出體外,雖然它們可以保護宿主免受飲食引起的肥胖,但過量的短鏈脂肪酸為宿主提供額外的能量,從而促進肥胖。
在中樞食慾方面
微生物群已成為腸-腦軸在肥胖及其相關疾病的關鍵調節因子之一。微生物群和大腦透過多種途徑相互溝通,包括內分泌、免疫和神經途徑。腸道微生物群透過腸道-腦軸影響宿主的中樞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也會影響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和結構。
在脂肪儲存方面
腸道微生物群可誘導肝臟中的脂肪合成,從而增加宿主的能量儲存。
在慢性炎症方面
腸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謝物穿過腸道屏障,影響各種代謝器官,例如肝臟和脂肪組織,導致慢性發炎,脂多醣(LPS)是一種內毒素,已被證明在肥胖和脂肪組織發炎中表達量升高。另外短鏈脂肪酸也在此扮演不同角色。
在晝夜節律方面
腸道微生物群已被證明可以透過飲食依賴的方式影響宿主的晝夜節律,反之,晝夜節律的中斷可能導致肥胖發生率增加。微生物透過調節晝夜節律轉錄因子 NFIL3 來調節脂質的攝取和儲存
肥胖中的微生物群與遺傳和傳播的聯繫
微生物是環境獲得的,但基因也對它們有一定的影響,也就是說宿主基因與腸道共生的微生物是互相影響的,宿主基因與腸道微生物群的多樣性或豐富度相關。
腸道微生物群可以從母親傳播給孩子,因此,肥胖母親的孩子肥胖風險增加的部分原因是腸道微生物從肥胖母親傳播給後代,這可能也某種部分解釋了家庭成員肥胖會影響其他人也跟著肥胖的問題,而不單單只是因為家庭成員飲食習慣類似的原因。
肥胖中的微生物群與環境因素的連結
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基因在腸道微生物群更為顯著,高脂肪、高糖消費的宿主飲食,是腸道微生物用以生存和獲取能量,所以飲食變化對腸道微生物群有很大影響。在餵食高脂飲食的小鼠中,擬桿菌門的豐度下降,而厚壁菌門和變形菌門的豐度增加。另外前述睡眠障礙也影響晝夜節律紊亂,進而影響腸道微生物組並導致肥胖。
行動建議:以腸道微生物群角度處理肥胖的問題
從上述的各種研究發現,腸道的微生物群跟肥胖的影響,也因此有學者提出針對性地重建腸道微生物群結構,例如透過糞便細菌移植,是治療肥胖的手段之一。 而目前我們能夠做的大致上是以低熱量、多樣化飲食來改善我們的腸道菌種。另外在睡眠上面也能夠固定我們的晝夜節律,進一步提升腸道的好菌。 最後補充一些有益身體的益生菌也可能是減肥的手段之一。當然肥胖跟腸道菌種可能是互相影響的,所以我們在改善肥胖的同時,如果能夠多加關注腸道的菌種對肥胖的影響,也許能夠讓我們在減肥的路上更加事半功倍。